近年来,集运市场波诡云谲,难以预料,仿佛一切“看天吃饭”,导致同处产业链上下游的船货双方仿佛站在了天平的两端,成为了利益的对立方,时常上演着博弈的戏码,运输合同条款的不确定性成为各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为了维护市场稳定,保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上海航运交易所与上海仲裁委员会联合推出集装箱运价指数挂钩服务合同范本(《合同范本》)。2023年9月22日,在以“开放·合作·创新——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为主题的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式上,《合同范本》作为最新成果之一进行发布。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刘晓红参加了发布仪式,并共同按下启动按钮。
这是上海航运交易所自2019年底推出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挂钩合同范本后,再次推出与运价挂钩的相关合同范本,揭开集装箱运价指数挂钩合同的神秘面纱,又一次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进一步引领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健康运行,推动我国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将运输合同与运价指数挂钩的奥秘在于将不确定性转为可预见性。在《合同范本》中,船货双方可以约定最高运价、最低运价及最少货量,通过将远期运价挂钩往期一定期间的平均运价指数,使未来不确定的运价走势转为可预见,从而达到平抑市场波动,平衡船货双方利益的目的。《合同范本》的使用有利于船东争取更多的货源、提高舱位利用率,也有利于中小货主控制运输成本,竞得更多的外贸业务订单。据统计,目前欧洲航线现货市场超过20%的集装箱运输采用指数挂钩模式,全球主流船公司均有参与。
《合同范本》的起草和制定是一个经由多方参与、研讨、论证并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在制定初期,上海航运交易所相关项目组深入研究现有市场主体各类指数挂钩合同,广泛征求班轮公司、货主企业和业界专家的意见;在制定过程中,邀请上海国际仲裁委员会专家团队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提供可资参考的相关境外格式条款,提出涉及合同当事方的多方面修改完善意见;最终通过由来自上海海事法院、上海国际仲裁委员会、中国船东协会、上海海事大学及相关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团的论证和评审后,形成《合同范本》中文及英文版本,使其具有通用性、示范性、实操性、可复制、可推广等特点。《合同范本》的广泛应用有助于运输市场稳定及可持续发展。